
一、修修補補美顏術
大多數花園在第一次沖動設計后,經歷種種癥結的磨礪,逐漸使園主從隨性歸于理智。

針對不足,修飾使用功能上的缺陷,觀瞻不美的地方給以潤色,使其變得好看好用(如上圖的休閑座凳)。尤其功能性景觀:棚架與水景、陽光花房、操作臺及硬質鋪裝等等。這種方法符合園主心理,又踐行環保。

花園常見的棚架,有的裝飾累贅。可以切掉繁瑣的花頭,簡化圍來圍去的柵格,卸掉負擔,就有美感;有的又過于簡單,需要細節裝飾,如在柱與梁90度角間,加枚鐵藝花(如下圖),也會氣質大變。

還比如把過于僵硬的園路,切掉一部分邊線使其流暢,可以讓園路活潑起來;面積過大的硬化地面,增添一些冰裂的效果,既可以弱化呆板,又增加藝術性。

總之,修修補補是有效改造花園的扮美方法。但并不是花園里的一切問題,都可用這種修繕性的方法來解決,比如地下隱蔽工程,水電,灌溉上如果出了問題,就得下狠手了。

花園排水設計不合理,造成雨天積水或不能有效儲水等現象。這些都是硬傷,最直接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按規范重來。
花園給水包括造景用水、生活用水、灌溉用水,規范的給水設計能夠滿足以上功能需求。在改造的花園中,多數給水裝置不合規,尤其北方花園給水管線地埋深度必須在凍土層以下,且冬天要及時排水,包括室內外過渡區域要安裝有效的泄水裝置。
水景觀基礎滲漏,也是常見隱蔽工程隱患。有些園主沒有防水質量意識,任由施工方粗制濫造,造成水景觀主體沉降后撕裂防水層;有的防水材料質量差;有的因為底層基礎承重與結構不合格,負重或凍冰時造成斷裂。
以上隱蔽工程如前期缺乏合理的設計,在后期使用時會陷入尷尬的境地。只有痛下刮骨療毒的決心,才得以平心靜氣使用和享受自己的花園。
主次調和。缺少視覺焦點,或者花園哪都是焦點,不知道主景在何處。改造時應調理清主次關系,哪是主景,其余空間就應弱化。保留戲份重的“主角”,剩下的調和工作就是針對“配角”了。

尺度調和。休閑空間太大看起來太空,或者是太小看起來太擠。前者可以通過種植縮小休閑邊界;后者可通過增加路徑或是鋪裝,減少植物面積。

材料調和。地面材質太多,空間關系混亂。首先應該改變“配角”材質,向“主角”看齊,就能讓主次間產生和諧關系。同種材質的不同規格與工藝做法,也是調和元素間空間關系的好辦法。木鋪是百搭利器,可以利用它來提升花園品質,也與其他材質融合。

通過對空間的調和,能夠修復花園的基本空間關系,讓一個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的花園變得更有條理、更具精神。但這絕對是一個讓設計師抓狂的過程。好,解決了空間關系,接下來就是花園的靈魂——植物的改造了。

確定種植主題
確認植物類型,營造統一和諧的花園氛圍。為花園的不同種植區域確定一個主題,為下一步選擇合適感覺的植物明確方向。如:天竺葵的熱烈,菊科植物的活潑。確定好不同區域主題后,將合適的植物歸入即可。
構建種植骨架
植物對于其他園建而言屬于軟景部分,用于軟化結構性線條。而植物自身同樣需要結構性的植物來統領整體,與自然形態下植物無序的生長形成區分。在大部分改造的花園中,都是應為缺乏骨架性的植物,造成花園種植的散亂與冗雜。

植物的搭配
理性的分析搭配的藝術,包括了色彩的組合、種植的層次、質感、花序株型等等的考量。此外植物的狀態是動態變化的,還需兼顧四季的觀賞。因此,種植設計多數需要設計師親自在現場指揮,細致考量每一顆植物的落地過程。

五、花園軟裝置入
在花園中,軟裝與植物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,能沖淡和柔化硬質景觀帶來的冷酷感,能創造和諧的戶外生活環境并撫慰人們的情感。

2、日式花園:簡潔、淡雅
日式花園瀟灑、幽玄、恬靜,枯山水是日式園林的典型代表、這種通過禪宗思想的發展形成的庭園樣式在軟裝的選擇上尤為講究。日式矮桌,配上草席地毯,布藝或皮藝的輕質坐墊、紙糊的日式移門等。日式花園中沒有很多的裝飾物去裝點細節,所以使整個室外顯得格外的干凈利索。

4.鄉村花園:具自然山野風味
如使用一些榆木制成的保持其自然本色的戶外家具,滕柳編織成的戶外沙發,草編的地毯,藍印花布的桌布和靠墊,廊架上可再掛幾個風箏、掛瓶、紅辣椒、玉米棒等具鄉土氣息的裝飾物。
多采用藝術玻璃、簡潔抽象的鐵藝,布藝選擇多以抽象的點、線、面為主。以求得更多共性,突顯現代簡潔主題。